西晋文学家陆机在《五等诸侯论》一文中曾有“国庆独飨其利,主忧莫与其害”一句,“国庆”一词最早便见于此。
唐玄宗时期,皇帝的生日开始成为固定的国家庆典。玄宗生辰是农历八月初五,每年这一天,朝臣敬贺,百姓欢悦,热闹非凡。玄宗生辰这日后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——千秋节。
《唐会要》里对千秋节的热闹景象有过记载:“每千秋节,舞于勤政楼下,后赐宴设,亦会勤政楼。其日未明,金吾引驾骑,北衙四军陈仗,列旗帜,被金甲……”看得出,当时的千秋节“花活”很多。之后历代帝王多效仿,相关习俗延续下来。
时间来到清朝,千秋节变成了万寿节。清朝皇帝寿典极为繁盛,排场很大,尤其是康熙六十寿典与乾隆八十寿典,担得上一句“锣鼓喧天,鞭炮齐鸣,红旗招展,人山人海”。与之相比,其他朝代皇帝的庆生宴就有些相形见绌了。
不难看出,古代的“国庆”其实就是帝王生日。不过,对于“过生日”,至少在秦汉时期,古人其实没有多热衷。出生时的生辰八字多是为占卜之用,并不会特意庆祝。
东汉时,佛教传入,佛教节日也开始流传。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摩尼的降生之日,也就是佛诞节,信徒自然要庆祝。北魏迁都洛阳后,佛诞节就更加盛大。
《洛阳伽蓝记》中记载了佛诞节时,洛阳城内各类庆祝活动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曾言:“四月八日诸寺各设斋,以五色香水浴佛,共作龙华会。”。
佛诞节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自己生辰的庆贺也开始了。《颜氏家训》中曾提过,南朝末年时,江南有新生儿一岁时制新衣、抓周等习俗,家中亲戚长辈也会一同前来庆祝。
民间的习俗逐渐影响到了帝王。南梁元帝每年生辰时会组织僧人念经送佛,庆祝生辰,感激母亲忍受巨大痛苦将其诞生于世。不过,梁元帝母亲去世后,元帝也就没有办过生日斋讲了。
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隋唐时:父母在时,逢上生辰,便邀请亲朋好友庆贺;父母离世,便不再庆贺生辰。不过到了唐中宗时,情况有了些改变。他开始在生日时宴请群臣,大肆操办。这种行事,无疑影响到了中宗的侄子,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。
45岁时,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升级成了国家的法定节日,举国同庆。唐朝尊崇道教,因此千秋节时,君臣互赠的礼物主要是道教法器金镜,蕴含君臣之间要互相提醒,牢记民为本,社稷为重的深意。可惜,此中深意,玄宗后期大约是抛之脑后了。
古代的国庆,实际上还是帝王生辰或是神灵诞辰。真正意义上的、我们如今语境中的“国庆”,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。
1926年10月10日,汉口市曾举行过国庆纪念大会。许广平在给鲁迅的信中曾有过这样的叙述:“南方‘双十节’很热闹,家家放鞭炮,工会讲演,宣传革命,舞狮子,敲锣鼓,随处皆是。”这里的“双十节”是为了纪念辛亥年武昌起义而设立。
南方的国庆很热闹,北方的国庆就有些冷清了。当时中国南北割据:南方被国民党统领,北方则是北洋军阀的地盘,武昌起义的胜利对于北洋军阀来说没有任何意义。因此,10月10日,上至北洋政府,下到黎民百姓,都只是将其当做一个普通的日期。
1949年10月9日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。著名教育家、民进主要创始人马叙伦提议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应有国庆日,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。”这次会议马叙伦因病不能到场参加,故而他的提议其实由许广平代为发言。
会议当天,关于把10月1日定为国庆日的建议就被采纳。1949年12月2日,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》,宣告:自1950年起,以每年的10月1日,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日子,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。
将10月1日定为国庆日的建议案,也是人民政协历史上第一件建议案。国庆也从庆祝某一个特定的人物的生日,转变成庆祝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诞生的日子。
这个转变历经一千两百多年的悠长时光,见证了五代十国、宋辽夏金、元明清民各代风云变幻。
翻检历史,唐玄宗设立千秋节时,大部分原因还是为了自己的欢愉,或也有为彰显唐朝国威之念。虽然此后的路,玄宗走偏了方向,但当年在千秋节时群臣互赠金镜的深意,仍需牢记。
“遇象见清心”、“留意感人深”皆在言:国庆之日,所庆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当前的繁荣昌盛、河清海晏,更是庆贺与感恩造就这个昌盛富强国家的黎民百姓、万千人民。
由人民建立的国家,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,在庆贺这个国家的诞辰时,当牢记孟子那句“民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。
1. 晋·陆机 《五等诸侯论》 2. 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 3. 宋·苏冕、杨绍、王溥《唐会要》 4. 中国政协文史馆《提案故事 | 新中国国庆日的来历》 5. 知乎·知乎用户LSqrok《国庆节冷知识,古人也有国庆节,他们是怎么过的?》 6. 微信公众号·夏伟红《漫谈古礼 |古代居然也有国庆节,打工人的快乐》